开启新征程,奋进正当时。正在进行的市两会,吹响了金华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新号角。两会现场,金东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履职尽责、贡献智慧。
“要聚焦陆港枢纽引领,着力增创内陆开放新优势,具体规划了强化陆港功能提升枢纽链接度、深化制度开放提升枢纽辨识度、促进港产联动提升枢纽融合度三个着力点及其具体任务……”市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义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利君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枢纽引领”高度重视,定位清、方向明、举措实。“今年,公司要参与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建设,继续深化探索贸易物流联动新模式,创新发展‘保税+’‘跨境电商+’等贸易业态,积极对接中非产业园等项目拉动对非进出口,任务不少,也有很多挑战,我们将紧紧锚定市委提出的‘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创新突破、实干争先,助力交出打造国际枢纽城战略节点的高质量报表。”
“当前金义自贸区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接下来要保持开放的强劲势头,就要不断强长板、补短板,创造有利条件,保障‘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综试区’多重政策叠加优势的发挥。”为此,龚利君今年还带来了《关于争创国家级新型易货贸易试点的建议》《关于尽快启动建设自贸区铁路专用线,积极打造金义国际枢纽城的建议》等建议。她建议,要加快争取国家级试点的平台优势,以当前对非贸易模式方面的优势,抓住强长板的机遇,创新打造进出口增长点,厚植内陆开放新优势;要尽快启动金义综保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弥补综保区无铁路交通的劣势,为后续申请粮食口岸、水果口岸以及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市政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金义主轴,着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区,其中提出要加速城市品质新提升,统筹推进城市地标、城市绿地、海绵城市等规划建设。报告体现出的对于城市品质以及对城市形象塑造和推介的重视,体现了对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把握,诠释着‘现代化都市区’,这让我感到十分振奋。”市人大代表、金华澧浦苗木城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施金仙表示。
施金仙说,近年来,国务院通过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明确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要求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金华市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建设成果一度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制订地方法规,能够更好指导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为现代化都市区的空间打造提供法制保障。“当前,金义新区正在进行金漪湖科创智造平台、东湄未来科学城等多个平台区块的打造,为新区注入产、城、人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的元素,为保障这些城市区块开发建设规划的引领性,我建议市人大推进市级层面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立法,建议市建设局、市水利局等部门给予海绵城市立法工作提供业务支持。”
市政协委员、金华市顺通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崔守臣说,近几年,金义新区集聚了大量外向型企业,金义综保区、华东联运新城、中欧班列三大平台先后落地,进一步发挥了金义新区基础优势。当前新区人口增长和市场主体增加都居全市前茅,投资总量近年来在全市前三,但离大家期待的金融商贸繁荣、交通物流发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还有较大差距。“打造金华国际枢纽城,就是要点燃金义新区这一主引擎。”崔守臣说,具体落实为三方面:释放商贸驱动力,打造对外贸易增长引擎。市、区“一盘棋”打造最优商贸政策,尽快明确金义综保区和义乌综保区差异化发展定位,出台差别化发展扶持政策,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强化物流辐射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引擎。优化规划编修,为中欧班列预留足够土地空间,在华东联运新城增设金丽温高速互通口,增强政策灵活性,完善项目综合评价体系,畅通海铁联运,在新区设立集装箱还箱点,进一步畅通海铁联运;提升科创支撑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引擎。加大主导产业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信创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主导产业。市区联动 “多链协同”,推进“链式关系”逐步向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发展。强化对口人才招引,聚焦国际枢纽城急需的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人才,重点招引行业精英。
制造业要强起来,一定要高高举起创新这面旗,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市政协委员、浙江华丰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玮建议,要加强人才引留,让企业能创新。明细引才政策,加速政策兑现,加强人才引留。“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会创新。”刘玮说,聚焦全市主导产业,成立一批制造业产业研究院,完善“百博入企”政策,让考核要更科学更管用,建立机制增进校企双向交流,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在能创新、会创新的基础上,还要筑牢防护屏障,让企业敢创新。“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要加快立案速度,加大查处力度,让创新者敢创新。”刘玮说,对中试平台建设要给予支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急功近利,不以“亩均论英雄”一刀切,尊重科研规律,包容创新失败,对中小企业,门槛也不要设得太高,让他们也能享受创新红利,培育壮大创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