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
教育兴则国兴 教育强则国强
2021年8月
金华市成为浙江首个“双减”试点市
一年后的今天
金东区政协“请你来协商”聚焦
“双减”试点推进新动态
9月8日,金东区召开了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誓师大会,出台了《金东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的十条措施(试行)》,区委书记黄国钧作重要讲话,社会反响热烈,开启了金东全力打造教育新高地目标征程。
9月14日,围绕“巩固教育‘双减’成果 助力打造教育新高地”,金东区政协举办“请你来协商”活动,区政协主席吕贤,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胡雪洋,政协委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家长代表等围桌而坐,共同为教育“双减”如何在金东开花结果、落地见效建言献策。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要杜绝校外学科类培训绝非易事。”区政协委员、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图书信息中心副主任郑晓琴提出,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家安心不能抢跑、不去抢跑。要建立长效机制,将杜绝校外学科类培训当做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彻底杜绝反弹现象发生,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区政协委员、金华智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汉钰提出,要加强多部门协同执法,杜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打擦边球、私下举办学科类培训的乱象,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监管水平,真正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规范起来。要堵疏结合,合理优化审批流程,对于合法合规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尽量鼓励其发展。
“现阶段,我区学科类培训已经清零,但隐形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或不规范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依然存在,结果是导致正规经营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生源不增反减。”区政协常委、金东区教育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金宁凤提出,维护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公正合理的执法监管不可或缺。要加强专业执法、联合执法,多部门间职责分明,及时沟通,统筹协调,不推诿,不拖拉,通过执法监管真正将“双减”成果落实下去。
“‘双减’推行不止在于要求学校少布置作业、取消校外学科培训,更要真正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区政协委员、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宣传统战部部长何静提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要不折不扣地保障好教师的合理待遇,减少各类形式大于内容的考核和检查,减轻学校与教师的事务性负担。
“在寒暑假等长假期间,有学生的家庭,孩子的日常托管与体育锻炼常常成为家长的心病。”区政协委员、金华市第一中学国际部体育教研组长黄海滨建议,可以成立体育培训托管团队,负责长假期间中小学生的体育培训类托管。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协同社区和志愿者进行中小学生日常体育作业的监督指导和长假期间的体育培训及托管。同时开放学校和社会提供的体育场地与设施,让更多孩子可以自主发展特长,满足更多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发区上学期小学期末考试实行了全区网阅,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只知等次而不知学生各科的具体成绩。所谓‘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平时各类测验、摸底可以不公布,但期末考试也如此,未免有违学习的本意。”区政协委员、金华微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单可凑提出,在减少考试频次的同时,考试结果的反馈还是要精准给到教师和学生,以便其从考试中真正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增加过程性的评价,从另一个维度来向家长全面展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区教体局、科技局、文旅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一一作出回应,表示将充分吸纳委员们的建议,共同推进“双减”成果落实落地。
“各位委员精彩的建言符合实际、切中要害,对区政府下一步相关工作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各部门要认真重视、切实吸收。”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胡雪洋表示,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切实认清做好“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着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协同借力解决课后难题。要继续用好“请你来协商”平台,突出重点、强化监督,真抓实干促落实。
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吕贤表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锚定教育新高地建设,通过深化教育“双减”工作,让“学有优校”得到进一步实现、让名师价值更充分体现在主阵地上、让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教育均衡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让教育生态进一步风清气朗。要发挥政协集成履职优势,加强协商工作闭环管理,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民主监督上有更大担当作为。